● 指數的成份股數量介乎於50隻至540隻之間。成份股越少的指數在金融行業分佈越集中(其中國內的銀行所佔比例最大;房地產行業亦包括其中)。從行業分佈上看,金融行業在這四隻指數中均居首位,比例由31%至62%不等。
● 成份股較少的指數在過去12個月表現較佳,但過去三年的表現卻較為落後。我們認為此現象主要受金融股表現影響。仔細一看,滬深300金融指數在過去一年跑贏滬深300指數,但其過去三年的表現卻不如滬深300指數。鑑於富時中國A50指數在金融行業的集中比例超過60%,而MSCI 中國A股指數只有大約30%投資於金融行業,富時中國A50指數在過去三年的表現較為落後並不令人意外。另外,滬深300金融指數和MSCI中國A股指數的相關係數在過去一年為87%,過去三年為91%;而滬深300金融指數與富時中國A50指數的相關係數在過去一年及三年均為99%。由此可見,滬深300金融指數與富時中國A50指數的相關係數較高。
● 在風險方面(以標準差衡量),這四個指數之間並沒有特別趨勢及顯著區別。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成份股較多的指數一般包括流通性較低的中小型股票。因此,與追蹤成份股較少及較大的指數的ETF相比,追蹤成份股較多的指數的ETF可能會有更大追蹤誤差。
投資RQFII A股ETF須知——「應該」事項
應先確立投資理念:投資者除應先確立對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外,亦應對不同行業定立偏好。尤其要注意的是金融行業──該行業為上述A股指數表現的關鍵指標之一。
應理解ETF所追蹤的指數:投資者需要理解這些指數的構成方法,包括指數各成份股及其權重,尤其要注意指數會否集中於某一行業或單一股票。這將有利於投資者根據其投資理念選擇正確的ETF來投資。
應閱讀ETF的章程:ETF的章程包括費用、稅項、投資限制及很多其它投資者應該注意的重要信息。
應關注總開支比率(TER):很多Morningstar及其他研究機構的研究都表明基金的開支比率是基金未來表現最可靠的指標。
應了解資本增值稅的處理方法:ETF對A股資本收益(Capital Gain)的潛在預扣稅的不同處理方法對ETF的表現會有不同影響。有關與ETF的A股資本收益的潛在預扣稅的詳細討論,請參見《從ETF「菜單」中揀選適合的「中國菜式」》一文中「標有中國標籤的ETF的潛在風險」部分。
應定期評估上市後ETF的表現:ETF在交易所上市以後,投資者應定期評估ETF的表現。評估內容包括ETF對指數的追蹤情況及ETF的市場價格與其資產淨值(NAV)之間是否存在持續的溢價/折讓。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經理如無法及時增加RQFII額度,增設ETF單位的機制可能受到影響而導致溢價出現。
投資RQFII A股ETF須知——「不應」事項
不應忽視相關風險:
● 人民幣匯率風險——RQFII ETF的計價及交易均以人民幣進行,需承受匯率相關風險。投資者需要持有足夠的人民幣來進行RQFII A股ETF交易,可是人民幣目前仍未能自由兌換及受到外匯管制限制。個人投資者每日可兌換限額為至2萬元人民幣。然而,很多個人投資者可能已經在港儲蓄了一定數額的人民幣。根據香港金管局數據,截至2012年5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為 5,538億元人民幣。
● RQFII額度——RQFII ETF的基金經理受RQFII額度限制。如果ETF基金經理的投資額達到RQFII額度上限,且未能增加額度或未能及時增加額度,增設ETF單位的機制可能受阻,導致ETF處於溢價。
● 交易時差——A股市場於下午3時收市,而港交所4時才收市。兩地的公眾假期也不盡相同。這種交易時差可能導致ETF的市場價值高於或低於其資產淨值。然而,從我們於世界各地所見,在這種情況下,ETF可在價格發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A股交易波幅限制——A股市場普通股的每日交易波幅限額為10%(ST/S股為5%),但在港交所交易的證券,包括RQFII A股ETF,則不受此限。如果ETF的基準指數的A股成份股達到此限額,此情況或導致ETF的市場價格相對其資產淨值出現溢價或折讓。這是ETF擔當價格發現功能的另一種情況。
Jackie C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