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投資組合
 基金/市場動向
 ETF
 強積金/生活理財
 基金工具
 基金篩選器
 基金檢閱
 組別排行榜
 保證基金
 
主頁 > 特稿專輯 > > 正文
別讓「本土偏好」蒙蔽
Christine Benz 2013-10-25

下文為Christine Benz電話訪問普林斯頓大學教授Burton Malkiel的筆錄。Burton Malkiel為著名金融書籍《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的作者。

 
Christine Benz
我知道你認為對於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只買指數而不沾手其他投資產品可能是最好的。但可會有一些行業或投資組別比較適合使用主動管理式的投資產品?譬如是小型股票或海外股票?

Burton Malkiel對於那些「理應有較好表現」的投資類別,我還是傾向持有懷疑態度。當然,在美國歷史上的某些時期,小型股票的表現比大型股票好,而亦有一段頗長的時期,價值型股票的表現比增長型股票好。

著名經濟學者「Fama-French框架」往往讓人認為規模和價值對回報有重要的影響。後來的「Carhart四因子模型」再把動能(momentum)納入為影響因素。如果你相信這模式,你可能會對市場上的動能ETF有興趣。不過,事實上動能ETF並沒有跑贏大市或基準。

我承認的確有一些證據顯示有某些市場長遠來說能為你帶來略高的回報。但我想說的是,不要因此走向極端。

另一個我認為很多人犯上的錯誤是「本土偏好」(home-country bias)。美國只是佔全世界GDP的約三分之一,而已發展的經濟體亦只約佔世界GDP的一半。也就是說,發展中的經濟體佔了世界GDP的另一半,不僅如此,這些國家還增長得愈來愈快。可是,當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稍為放緩時,很多人就顯得非常絕望地說中國的增長率在下滑,印度、巴西有甚麼問題等等,對這些市場產生巨大的悲觀情緒。

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盡量擴闊投資範圍。大部份人的投資組合內持有海外市場產品的比例過低,尤其是新興市場。以往新興市場的估值,譬如以市盈率來說,經常會高於已發展市場的20%以上。現在新興市場的市盈率卻比已發展國家低了20%

關於資產分配的決策,我們必須非常小心。然而我們看到美國的投資組合,無論是個人或機構的,往往只持有非常少量的海外資產。我想我們應該更仔細地考慮地區分佈的問題。

Benz有不少人認為持有海外資產的比重愈高,投資組合的外匯風險也愈大。你對這種說法有甚麼回應?

Malkiel在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太擔心這方面。即使你持有某個國家的資產而該國貨幣貶值也不要緊,因為貨幣貶值通常與高通脹有關,因此你持有資產的面值增長應可部分抵消貨幣貶值的影響。

我強調,只是部份抵消。不過,在許多情況下,海外貨幣也可能會升值。例如,我認為從購買力的基礎上看,中國的貨幣是被低估了。因此我可能會冒險選擇不對沖這外匯風險。

 

Christine BenzMorningstar個人理財總監。